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介绍】:见汤衡条。
病名。又称茧子。即胼胝。包括脚垫、趾垫、“疔”三类。脚垫按其生长部位和形状不同,分为月牙垫、轮垫、后垫等多种。趾垫亦分为顶趾、盖趾、夹趾、对趾等名目。疔则有垫疔和单纯性干疔之分,名称颇多,如顶趾疔、盖
指能够掌握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善于保全精神的人。《素问·上古天真论》:“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大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病名。指位于丹田处的痈。《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丹田隐隐而痛者,三瞧疽也。上肉微起者,三膲痈也。”由湿热遇寒凝结而成。证为寒热往来,二便秘涩。治法见小肠痈条。
证名。指腿部肌肉、筋脉或关节间作痛。《张氏医通·腿痛》:“腿痛亦属六经。……痛有血虚、血寒、寒湿、风湿、湿热流注、阴虚阳虚、肾虚风袭之殊。”因寒者,症见腿痛轻甚,或麻,或肿,恶寒喜暖,宜温散为主,方用
见下廉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或滋水制火,滋阴抑火。是治求其属的治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肾主真水,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出现阳偏亢之象,症见头晕目眩,腰痠足软
病名。即暑泻。《不居集》卷二十一:“暑泄,夏月暴注水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暑泄,因受暑邪,烦渴,尿赤,自汗面垢,暴泻如水。宜茹令汤、桂苓甘露饮。”详暑泻条。
诊法术语。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健全,气血充足,表现为面色红润,色彩鲜明,目光有神之貌。
书名。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清·王维德撰。刊于1740年。本书分6部分,即①论证,总述痈疽的诊治要点;②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各种外科病证的治疗;③医方,共载外科效方75首;④杂证,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