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疠疡风

疠疡风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表浅癣疾。《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疠疡者……人有颈边,胸前,腋下,自然斑剥点相连,色微白而圆,亦有乌色者,亦无痛痒,谓之疠疡风。”多由风邪湿热郁于皮肤,久而不散而成。好发于颈旁、胸背、腋下等处,其色紫白,斑点群集相连,可蔓延扩大,痒感不著,夏重冬轻。治宜密陀僧散外搽;或雄黄明矾硫黄各等份研末,猪脂调匀外搽;或陈醋磨乌贼骨搽之。严重者内服乌蛇散祛风清热,燥湿解毒。相当于花斑癣(包括皮肤异色症)。

猜你喜欢

  • 冷涎呕吐

    病证名。见《金匮翼·呕吐统论》。又名冷涎泛、冷痫。因痰饮伏于中脘所致。症见胸闷恶心,泛吐痰涎,遇冷即发。治宜温化痰饮。用吴茱萸汤、旋复花汤、新法半夏汤、挝脾汤等方。参见痰饮呕吐条。

  • 宋钟岳

    【介绍】:见宋祥麟条。

  • 巅上

    经穴别名。《素问·骨空论》:“巅上一,灸之。”王冰注指百会穴。后《针灸聚英》等作百会穴别名。见该条。

  • 八脉

    奇经八脉之简称。《难经·二十七难》:“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 乌梅膏

    ①《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乌梅不拘量。煎成膏,含化。治久咳,久治投药不效,余无他症,与劳嗽异者。②经验方。见《中医外科临证手册》。乌梅30克,食糖9克,水50毫升,醋15毫升。先将食糖溶在水内

  • 妊娠下痢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子痢、胎前赤白痢。病因孕后内伤饮食生冷,或外受暑湿热毒之邪,以致里急后重,腹痛,下痢赤白,日夜无度,若阳气下陷则胎易坠。由饮食所伤者,初起腹痛,里急后重者,宜香连

  • 夹板

    正骨器械。出《肘后备急方》。同夹裹,详见该条。

  • 大肠手阳明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手阳明大肠经。详该条。

  • 华乔石

    【介绍】:见华自达条。

  • 外科理例

    外科著作。7卷。明·汪机撰于1519年。作者广辑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薛己等疡科医论,结合临证心得,列医论154篇,选方265首及个人治验,详述外科诸证。书中阐析发病原因、病机、治则之要,倡“外科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