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疮疡辨痛

疮疡辨痛

见《外科启玄》卷一。用以判断疮疡的深浅、轻重虚实。罹患疮疡后,由于病邪内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临证须辨痛的性质:轻痛者浅在皮肤肌肉,常先肿而后痛;重痛者深在筋骨,常先痛而后肿;痛而喜按,按则痛减者为虚痛;痛而拒按,按则痛剧,皮色青紫为实痛;皮色不变,痛有定处,酸痛而不热,得暖则痛减为寒痛;皮色焮赤,灼热疼痛,遇凉则痛减为热痛。

猜你喜欢

  • 传本

    指病邪由经传入本腑。例如太阳病,头痛,发热,自汗,此病在经,后六七日不解,而烦渴饮水,水入即吐,此邪入膀胱,为传于本腑之证。《此事难知》卷上:“太阳者……为诸阳之首,膀胱经病,若渴者,自入于本也,名曰

  • 神秘陷脉散

    《疡科选粹》卷二方。黄芪、人参、当归(酒洗)、赤芍药、川芎、乳香、没药各五分,粉甘草、橘红、地骨皮、五加皮、忍冬叶各七分。水、酒各半煎,调乳香、没药服。功能托里消毒,行气破血。治痈疽初起。

  • 下横骨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

  • 脉要图注详解

    见脉要图注条。

  • 草蓐

    ①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分娩条。②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古代妇女分娩时,以干草铺床或炕为蓐(褥),故草蓐指产妇所卧之床褥,引申为妇女产后坐月期。

  • 三桠苦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三丫苦,详该条。

  • 足短形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短缩。髋关节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 孤阳上越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

  • 三变花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 金盆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