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痛风

痛风

病名。亦有名痛痹历节、白虎历节、风痹白虎风者。《格致余论·痛风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医学准绳六要》:“痛风,即内经痛痹,……古云三气合而为痹。今人多内伤,气血亏损,湿痰阴火,流滞经络,或在四肢,或客腰背,痛不可当,一名白虎历节风是也。”《张氏医通·痛风》:“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多因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医略六书·痛风》:“轻则骨节疼痛,走注四肢,难以转侧,肢节或红或肿;甚则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掣,昼静夜剧。……主以四物汤加秦艽威灵仙,在上加桂枝羌活;在下加牛膝防己;湿痰加南星半夏血瘀桃仁红花湿热苍术黄柏气虚人参黄芪血虚阿胶黄明胶阴虚加生地、龟板;阳虚虎骨鹿茸。”因于寒者,亦可用乌头汤仓公当归汤等方;化热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或《千金》犀角汤等方。又因疼痛走注不定,亦有以为即风痹。《景岳全书·杂证谟》:“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参见历节风寒痹、风痹、白虎历节风条。

猜你喜欢

  • 脪(xìn 信)露丸

    《类证治裁》卷八方。莪术、三棱各一两(各用酒浸,巴豆三十个切,炒上二味,去巴豆),干漆(炒,烟尽)、川乌各五钱,硇砂四钱,青皮、雄黄(另研)、茴香(盐炒)、炮穿山甲各三钱,轻粉(另研)一钱,麝香五分。

  • 乌龙摆尾根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根之别名,详该条。

  • 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嬾真子录》:“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

  • 上气鸣息

    见《肘后备急方》。指气喘而见痰鸣声音。《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参见痰喘、痰甚喘、齁喘、哮证条。

  • 耳闭

    病证名。《素问·生气通天论》:“……耳闭不可以听。”《医林绳墨》卷七:“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听力下降,耳内闭塞感而闻声不真,外感内伤皆可致之。《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耳聋证……其证有五

  • 外感呕吐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常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痛、泄泻等症。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寒气呕吐、暑气呕吐、湿气呕吐、湿热呕吐、燥热呕吐等。详各该条。

  • 五脏咳

    指五脏中,除肺以外,其他脏的病变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累及于肺系而发生咳证的病机。借以说明各脏在病理上相互转移的连系。《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对咳嗽的辨证论治不能局限于肺系(呼吸

  • 二叶葎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 目胞

    人体部位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即眼睑。详该条。

  • 中痞

    证名。指中焦闭塞不通所致的痞症。《华氏中藏经·辨三痞证并方第四十六》:“中痞者,肠满,四肢倦,行立艰难,食已呕吐,冒昧,减食或渴者是也。”宜用大黄、槟榔、木香等药。参见痞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