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幼幼集成》卷三。即伤乳吐。见该条。
《古今医鉴》卷三方。鸡子(用清)一个,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钱。以凉水调和饮服。治伤寒时气,热极狂乱;并治发热不退。
病名。痟通“消”。见《世医得效方》卷六。即消渴,详该条。
出《传家秘宝方》。即轻粉,详该条。
隋唐时期医药机构的职称。隶属于太医署。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共2人。参见药园条。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胎热、胎寒、胎黄、胎肥的总称。详各条。
见《贵州草药》。即油桐根,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妇人因大怒之后,经血暴下或淋沥不止。乃暴怒伤肝,肝不藏血,以致经血妄行而成崩漏。治宜平肝养血。方用养血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香附、青皮、柴胡、甘草)。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又称,又名血盆骨。即锁骨。参见拄骨条。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