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
见杨敬斋针灸全书条。
见杨敬斋针灸全书条。
经穴名。代号GB10。出《素问·气穴论》。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颞骨乳突后上方,当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或于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寸处取穴。布有枕
五脏之风。《素问·金匮真言论》:“经有五风。”马莳注:“五风者,即八风之所伤也,特所伤脏异,而名亦殊耳。”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鹅不食草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简称《医统正脉》。明·王肯堂辑。刊于1601年。共44种。辑录自《内经》起至明历代医家的重要医著,如《素问》、《灵枢》、《甲乙经》、《中藏经》、《脉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
病名。见《石室秘录》。即鼻祟。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俞。见该条。
又称清营泄热。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分的治法。热邪入于营分,症见高热、烦躁、夜睡不安、舌绛而干、脉细数、口渴不甚,可用清营汤,清营解毒,泄热养阴。
《素问·遗篇》篇名。本篇讨论了五运六气上下升降、迁正退位的变化,古人从这些变化中,推论疫病流行的规律,并认为疫病流行的关键,决定于人气、天气、神气等条件。这个理论是重申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精神。
又称胃失和降。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机。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症见不思饮食,胃部胀满作痛,暖气、呃逆、呕吐等。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即肛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