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秘制太和丸

秘制太和丸

《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方。制香附、制苍术藿香防风前胡苏叶、薄荷叶厚朴草果、姜半夏乌药陈皮、焦麦芽砂壳、炒枳壳、焦山楂各四两,白蔻仁木香茯苓川芎羌活白芷甘草各三两。为细末,面糊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日二、三次。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腰痠带下,骨节疼痛,胸闷食少,停经腹胀脾虚泄泻,积年不孕等症。

猜你喜欢

  • 骨会

    八会之一。《难经·四十五难》:“骨会大杼。”大杼属膀胱经,膀胱与胃相表里,肾主骨;且该穴位于第一胸椎两旁,是肩部负重着力之处,而支撑重量则有赖于骨,故曰骨会。凡骨病皆可酌情取用。

  • 内经十讲

    医经类著作。任应秋著。此书概括作者多年研究《内经》之心得。对什么叫《黄帝内经》、《内经》成书时代、《内经》所引古代文献、《内经》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等十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议论恢宏,不乏精辟之论见。

  • 牙儿鼻塞

    病证名。小儿肺气通于鼻,气为阳。若气受风寒,停滞鼻间,则成鼻塞。治法:用通关膏敷囟,消风散煎服(《证治准绳》)。

  • 郁谢麻科合璧

    见麻科合璧条。

  • 百谷丸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即大健脾丸,见该条。

  • 声嘶嗽

    病证名。指咳嗽而声音嘶哑者。多因血热所致。《不居集》卷十五:“声嘶嗽、咳嗽而声嘶者,乃血分受热故也。”治用“蛤粉、青黛,蜜调服之。”参见咳嗽、哑嗽、劳咳、久咳条。

  • 杂疫证治

    书名。2卷。清代作品。不著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

  • 病穿掌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手心毒。见该条。

  • 落地生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绞股蓝之别名,详该条。

  • 柳叶夹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