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绛雪园古方选注

绛雪园古方选注

医方著作。又名《十三科古方选注》。清·王子接撰于1732年。3卷。书中选录古代医家方剂。分为条目(系将《伤寒论》中主要方剂予以分类)和伤寒科、内科、内科丸方、女科、女科丸方、外科、幼科、痘疹科眼科咽喉科、折伤科金镞科祝由科、符禁科和《得宜本草》。作者除将古书方剂进行分类整理外,并对名方方义、药味、配伍等予以注释。但因凑足十三科故,书中杂以祝由、符咒,须区别看待。

猜你喜欢

  • 证治大还幼幼近编

    见幼幼近编条。

  • 碧翳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风热久亢而生碧翳,淡青色于黑睛上,不痛不痒,久则失明。”参见宿翳及旋螺突起等条。

  • 药材资料汇编

    书名。上、下二集。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本书收集全国各类中药材,分为西怀类、川汉类、南广类、山浙类、草药类、附录等,对于产地、产季、产况、产作的药材知识,系根据上海老药工的经验,结合

  • 蜜果

    见《群芳谱》。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 寒湿腹胀

    证名。指感受寒湿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寒湿腹胀之症,身重不温,手足厥冷,腹胀无汗,此寒湿腹胀之症也。”可因气候失常,天冷阴雨,或坐卧卑湿,寒湿袭于腠理,壅闭脉络所致。治宜祛寒化湿为主。身重、

  • 浊邪害清

    指湿浊邪气阻遏清阳,蒙蔽头部孔窍,出现神志昏蒙和听觉障碍的病机。《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 水罐

    火罐放入水(放在药液中者称药罐)中煮沸应用,故名。使用时,将罐子颠倒用镊子挟出,用折迭毛巾紧扪罐口,吸去水液,趁热吸附于穴位或病痛局部皮表。参见水罐法条。

  • 补气

    补法之一。亦称益气。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人身五脏六腑之气,为肺所主,而来自中焦脾胃水谷的精气,由上焦开发,输布全身,所以气虚多责之肺、脾二脏。气虚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声低懒言、呼吸少气、面色白、自汗怕

  • 咽喉口齿科

    宋太医局医学分科有口齿兼咽喉科。即喉科。详该条。

  • 小便

    即尿。了解小便性状及排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素问·痹论》:“胞痹者,……涩于小便。”参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