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花镜》。为西番莲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为蜂蜡之一种,详该条。
病名。指位于丹田处的痈。《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丹田隐隐而痛者,三瞧疽也。上肉微起者,三膲痈也。”由湿热遇寒凝结而成。证为寒热往来,二便秘涩。治法见小肠痈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又名蚘心痛。
五膈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四肢倦重,身常发热,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名曰喜膈。”参见五膈条。
手掌内面的摺纹。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一。即脑疽。见该条。
金代医官职称。以医术高明的医生充任,不论资历。官阶从九品。
见《履岩本草》。为千里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发于内踝处的附骨疽。《外科真诠》卷上:“内踝疽生于足踝近腕之处,内属三阴经,外属三阳经,俱有寒湿下注。血凝气滞而成。初起坚硬漫肿,皮色不变,时时隐痛,难于行立。”并可成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