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溃

耳溃

病证名。耳中溃烂有少量脓液。《幼科金针》:“小儿肾经气热,其气上冲耳中,水湿停留,搏于气血而成。发无寒热,不哭不知者,为耳溃,久而不治,恐成耳聋。先以棉球取出其脓,宜红绵龙骨散吹入。”

猜你喜欢

  • 楝实

    出《神农本草经》。即川楝子,详该条。

  • 上龈里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口内上唇粘膜上,当与水沟穴相对处。主治黄疸等。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 糖罐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 吊菜子

    见《广州植物志》。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 下利

    证名。简称利。古代医书对痢疾与泄泻的统称。《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脉数而渴者,……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似指痢疾。又:“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似指泄泻。亦

  • 天忌

    出《素问·八正神明论》、《灵枢·九针论》等篇。人身各部位的气血运行随天时气候而变化,故各有不宜针刺的时间,称为“天忌”。王冰注:“人忌于天,犯之则病,故不可不知也。”

  • 哮拔

    病证名。小儿哮喘的一种证型。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咸哮、盐哮、醋哮。前人认为肺乃轻清之脏,恶咸酸热毒,故咸酸之物,食之太过,影响于肺,可成哮拔。其证气促时发时止,参小儿哮喘条。

  • 早食

    食早餐的时候,即卯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日入,夏早食。”

  • 发汗法

    治法。即汗法,详该条。

  • 张抱一

    【介绍】:见张培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