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阳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阴病。”见阳盛条。
①丛书名。清·栗山痴叟辑。刊于1868年。共七种。内容为《伤寒读本》、《金匮读本》、《医学三字经》、《十二经脉歌》、《指南摘要》、《医学实在易》、《本草求真》。②综合性医书。6卷。清·刘福庆撰。
病名。见《治疔大全》。疔疮生于颈后颈椎旁者。证治见疔疮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向日葵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雷丰条。
见《经济植物手册》。即黄栌,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谷精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外治法。因常用于治疗痧症,又称扭痧、拧痧、提痧、挤痧。按不同病情在太阳、印堂、大椎或颈侧以及华佗夹脊等处,用两指腹或屈曲两手指关节挤拧至皮下出血。有发散解表,通经疏郁作用。适用于中暑、
指涕、泪俱出。《灵枢·口问》:“故悲哀愁忧则心动……液道开,故泣涕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