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即阳和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阳和汤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
指尿道外口。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病名。《说文》:“痂,干疡也。”“癞,恶疾也。”痂癞即疠风,今称麻风。《伤寒论·平脉法》:“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癞。”成无己注:“痂癞者,眉少,发稀,身有干疮而醒(腥)臭。《内经》曰:脉风成厉(疠)。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小腹痈。见该条。
口腔发出的臭气。见《普济方》五十八卷口门。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气,为胃有宿食;口出臭秽气,为胃热;口出腐臭气,多为内有溃烂疮疡。
书名。时之藩撰。刊于1931年。本书系根据家传及本人的正骨经验,并结合西医骨科学写成。书中以正骨手法为主,介绍了全身主要骨伤病的症状及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