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至阴

至阴

经穴名。代号:BL67。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井(金)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布有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并有趾背动脉及趾底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主治头痛,昏厥,鼻塞,目翳,鼽衄,滞产,胞衣不下,以及胎位不正等。针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图49)。②指脾。至,到达。脾属太阴,太阴为三阴之始,故称脾为至阴。《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③指肾。至,极的意思。肾主水,藏精,为人身阴精之原,故又称肾为至阴。《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④农历六月为至阴。《素问·痹论》:“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⑤指也。《素问·方盛衰论》:“至阴虚,天气绝。”马莳注:“地位于下,为至阴。”

图49

猜你喜欢

  • 外喉痈

    即外症喉痈。详该条。

  • 范阳东方

    见范东阳方条。

  • 耳背高骨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又名耳后高骨。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用揉按法,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外感头痛等症。《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运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再掐

  • 医药辑览

    见医要集览条。

  • 上巳菜

    见《闽东本草》。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 古苍防汤

    见《医学入门》卷六。苍术四钱,防风二钱(一方加麻黄一钱)。加生姜七片,水煎服。治挟风泻痢,脉弦,头微痛者。

  • 号筒杆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博落回之别名,详该条。

  • 霜桑叶

    见《本草正义》。为桑叶之处方名,详该条。

  • 肾囊风

    病名。生于阴囊部的疮疹。又名绣球风。《外科正宗》卷四:“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汤,甚者疙瘩顽木,破流脂水。”本病初起肾囊干燥作痒,继起丘疹、水疱,搔破浸淫脂水,湿烂起痂,迁延日久肾囊皮

  • 臂腰

    病证名。闪挫腰痛的古称。《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腰者,谓卒然伤损于腰而致痛也。”详闪挫腰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