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目经大成》卷二。即水疳。详该条。
书名。2卷。明·秦昌遇约撰于十七世纪中期。作者鉴于幼科诸书中的论治,或偏寒,或偏热,或喜补,或喜泻,遂取各家之长,以“折衷”为书名。书中对小儿杂病的证治立论凡五十余篇,每病首载七言歌及脉法,其次节引《
病名。疟疾之一。《医略十三篇》卷九:“有日一作,夜一作,俗名子母疟。……或间疟,当期日二作,俗名间日子母。”参见疟疾条。
骨名。又名地阁骨。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篇》。又称小便频数,详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养阴清肺汤制成糖浆。治证同。见养阴清肺汤条。
病名。由皮痹发展而成,也有称为皮痹者。《素问·痹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圣济总录·肺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是为肺痹。其候胸背痛甚,上气,烦满,喘而呕是也。”《症因脉治·肺痹》: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白喉之俗称。详白喉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即胃管下俞。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