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药症忌宜

药症忌宜

书名。2册。清·陈澈撰。刊于1872年。本书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将病证分为风、寒、暑、湿、燥、火、阳虚阴虚表虚里虚、阳实、阴实、阳厥阴厥上盛下虚心虚肝虚脾虚等五十门。每门中又分列多种病证,每种病证均举出应用药物、药性和药物的宜忌。末附诸病应忌药总例,综述各类药性。

猜你喜欢

  • 虚脱呃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卷三。指真元欲脱所致的呃逆。为虚脱重症。《景岳全书·呃逆》:“凡以大病之后,或以虚羸之极,或以虚损误攻而致呃逆者,此最危之证。”《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若呃一、二声而音低者,中

  • 牙叉发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左右牙叉骨接处发痈疽,肿处胀攻骨及牙关张口不得。因诸风热上攻,或多食烧炙之物所为;或因患牙痈即从牙缝中破出脓血。”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方可选用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三

  • 绿风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病发则瞳神之色“若蓝靛之合藤黄者,绿风也”(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绿风内障。详该条。

  • 十八剂

    方剂的作用、性味相结合的分类法。即轻剂、淡剂、清剂、解剂、缓剂、火剂、暑剂、湿剂、寒剂、燥(一作涩)剂、甘剂、平剂、温剂、和剂、调剂、补剂、荣剂、夺剂,共十八剂(见元·李汤卿《心印绀珠经》)。

  • 竹叶地丁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 八漏

    出《外科启玄》卷七:即气漏、风漏、阴漏、冷漏、痔漏、血漏、瘘漏、痿腮漏的合称。详各条。

  • 草鞋底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心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心主惊,故病多惊悸哭叫,手足动摇,神乱不安等。心热则壮热,心胸热,口中气热,欲就冷,目上窜,目内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实则发热,烦渴,叫哭,喜仰卧,惊搐。治宜清心泻热,用泻

  • 三黄解毒汤

    ①《妇科玉尺》卷二方。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焦栀子各等分。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表邪悉去,但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邪在里者。若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症烦满消渴,倍

  • 瘟疫论补注

    温疫著作。2卷。明吴有性著,清郑重光补注。刊于同治三年(1864年)。郑氏鉴于原书温、疫统称,名实相混习者难明,故为之补注。郑氏引据经论,分条剖析,详列篇目,补阐颇详。现有初刻本及其他多种刊本,建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