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长期呕吐、腹泄不止,引起脾虚而致的慢惊风。《幼科发挥》:“久泻不止,津液消耗,脾胃倒败,下之谷亡,必成慢惊,所谓脾虚则吐泻生风是也。”临床可见于中毒性消化不良的酸中毒病者。治以益胃养津为主。
颈项部。《灵枢·痈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
见《滇南本草》。为牡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灵枢·经脉》。胗,“唇疡也”(《说文解字》)。详唇疮条。
方书名。又名:《续易简方》。6卷。宋·施发撰于1243年。作者鉴于王硕《易简方》一书所选之方,失之过简,且对“虚实冷热之证无所区别”,故除对该书选方予以评述外,补充160余方。并对王氏原书中若干不同学
【介绍】:元代医生。与孙永贤合著《永类钤方》。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冲疽①。见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兑为锐眦,经走膻中(宗气所居),络及肾脂(指髓)……,主宗气动息,动应无方,息乃贞固,曰成能廓。”谓宗气充实,眼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故曰成能廓。详八廓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即玉门。出《脉经》。指已婚妇女而未经产的阴道外口。参见玉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