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邪之一。《难经·十难》:“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灵枢·五邪》:“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
古刺法名。①九刺之一。《灵枢·官针》:“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输也。”指取用四肢的荥穴和背部的藏输穴进行治疗的方法。亦有指取用五输穴和脏俞穴者。因取用特定的俞穴进行针刺,故名输刺。②十二刺之一。《灵枢·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为麻秸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突然发作的心痛。可由脏腑虚弱,冷、热、风邪等侵袭手少阴经所致。《素问·刺热篇》:“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夫卒心痛者,由脏腑虚弱,风邪冷热之气客于
推拿方法。见《孟子·梁惠王》。是指帮助关节屈曲的一类手法。
①人体上部邪气盛。《灵枢·卫气》:“上盛则热痛。”②指人迎脉浮盛的脉象。《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盛则气高。”
书名。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即《医宗金鉴》卷1~17)。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
《医学入门》卷七方。半夏、栝蒌仁各五两,贝母、桔梗各二两,枳壳一两半,知母一两。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治湿痰在胃,上干于肺,发为痰嗽,兼胸膈满,或寒热交作,面浮肿。
【介绍】:见毛世洪条。
病名。疟疾之一。《医略十三篇》卷九:“有日一作,夜一作,俗名子母疟。……或间疟,当期日二作,俗名间日子母。”参见疟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