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赤凤摇头

赤凤摇头

小儿推拿方法。操作方法有:①一手握住小儿肘部,一手挟住小儿手指,进行摇动。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摇肘。有通关顺气补脾和血等作用。②捧住小儿头部耳前上方处,轻轻摇动。用于治疗惊风。见《小儿按摩经》。③摇动小儿的拇指。有健脾等作用。见明·周于蕃《秘传推拿妙诀》。②一种针刺手法的别称,即白虎摇头,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季夏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少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六月之时,故名之曰季夏痹也。”详手少阳经筋病候条。

  • 养肺去痿汤

    《洞天奥旨》卷六方。金银花、麦门冬各三钱,生甘草、紫菀、百部各五分,生地黄、百合各二钱,款冬花、贝母、白薇各三分。水煎服。治肺痿,咳嗽已久,肤黄肌瘦,毛悴色焦,膈上作痛,气息奄奄。

  • 卫气行

    《灵枢经》篇名。本篇详述卫气在一日中运行全身的情况,指出白天行子阳二十五周次,夜间行于阴二十五周次,故名。内容强调根据疾病属阴属阳的性质,配合卫气运行的规律来针刺治疗的重要性。

  • 食疗本草

    书名。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3卷。唐·孟诜撰。本书为记述可供食用、疗病的本草专著。据《嘉祐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皆说食药治病之效”。原书已佚,

  • 润燥

    用滋润药以治疗燥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燥证分内燥、外燥二种。外燥是外感燥气致病,内燥是内脏津液亏损之证。润燥分为轻宣润燥、甘寒滋润、清肠润燥、养阴润燥等。详各条。

  • 三三医书

    丛书名。裘庆元辑。刊于1924年。共三集,99种。裘氏取“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及“三折肱知为良医”之典,遂题名“三三医书”。所辑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针灸、本草、方书、医案、医话、医论等各类

  • 痘疹杂说

    参见痧痘集解条。

  • 月下红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

  • 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

    见伤寒发微论条。

  • 应候

    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有应。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谓之应候。可用针挑破小疮,以泄其毒。疔疮有应候者易治;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亦称无应。其毒甚,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