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灵枢·经别》。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丑时相当于早1~3时,余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夜
病名。暑天发生的热疖。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多为感受暑温湿热,蕴蒸肌肤而成。初起皮损如小豆,根部红晕,继而肿痛,常伴有发热心烦,口苦舌干等症状。治宜清热解毒。内服荆防败毒散加藿香、黄连、石膏。相当于
【生卒】:约1120~1200【介绍】:金代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又称刘河间。长期在民间行医,深受群众欢迎。精研《素问》数十年,对运气学说提出精辟的见解
亦名经断、经绝。①指妇女到五十岁左右,由于肾气已衰,天癸衰竭,冲任胞脉俱虚,以致月经断绝,是生理现象,不作病论。②指病理性月经停止,即经闭。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
《疫痧草》方。大黄、黄连、犀角、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黄、青黛。水煎服。治烂喉痧,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目赤便闭,神烦舌绛,脉象弦数,疫火盛者。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菝葜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美人蕉根之别名,详该条。
《医学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炙甘草、制香附、厚朴(姜炒)。加生姜,水煎服。治小儿久病脾虚,或吐泻暴伤脾气,健运失常,饮食不化,食少腹胀,精神倦怠,面黄瘦。
出《神农本草经》。为虻虫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气逆证中,心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噫,即嗳气。心气上逆之所以出现噫气症状,《类经》十五卷认为:“盖由火土之郁,而气有不得伸舒,故为此证。”《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则认为:“因胃气上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