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又名溺血,溲血。指血从尿道排出而无疼痛者。《医学心悟》卷三:“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杂病源流
见大陵条。
证名。“白睛内赤脉布散,平铺一片,亦谓之铺红”(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目飞血,详该条。
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即续命汤第一方及第二方,见续命汤条。
民族医书。蒙古达来王旗蒙医老布僧确泊勒著。成书于十九世纪。全书121章。内容包括临证各科,基础理论、药物、治疗等。曾以藏文木刻版印行。1983年由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蒙医教研室蒙译出版。
即泻肝。详该条。
病证名。即大头伤寒。《嵩崖尊生书》卷六:“大头毒俗所云大头伤寒也,感天行疫毒之气而发。”详见大头伤寒条。
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下痢。详该条。
【介绍】:见严景条。
病证名。即脚趾挛缩不展。《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九卷:“夫小儿脚拳,由在胎之时,其母脏腑内有冷积,为风邪所乘,儿生之后,肾气不足,气血未营,故令脚指拳缩不展。”治宜益肾、和血、祛风、舒筋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