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
即肾气丸,见该条。
即肾气丸,见该条。
证名。蛔古作蚘。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指呕吐蛔虫。《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
古病名。亦称脾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脾发生的证候。《太平圣惠方·治脾脏中风诸方》:“夫脾气虚弱,肌肉不实,则腠理开疏,风邪乘虚入于足太阴之经,则令身体怠惰,多汗恶风,舌本强直,言语謇涩,口面僻,肌肤不仁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四。即虎口疔。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即皮肤粗糙,干枯无泽。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露兜竻蔃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
病名。指内外障之有头痛但无定处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头风痛无常位,一饭之顷,游易数遍。若痛缓而珠赤,必变外障,痛甚而肿胀紧急者,(目)必有瘀滞之患。久而失治,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证(内障)成矣。”
指第七胸椎。《素问·刺热篇》:“七椎下间主肾热。”
出《褚氏遗书》。即双胎。
病名。疟疾之一。出《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牡系牝字之讹,详牝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