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问饮食口味

问饮食口味

十问之一。询问饮食口味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脾胃的功能,判断病势的进退,以及病变的寒热属性等。《景岳全书》:“病由外感而饮食不断者,知其邪未及脏,而恶食不恶食可知;病因内伤而饮食变常者,须辨其味有喜恶,而爱冷爱热可知”。一般来说,饮食喜热的多寒,饮食喜冷的多热;得食稍安的多虚,得食增剧的属实。冷饮且多的为火盛实热;冷饮不多,或渴而不饮的为津亏虚热胃气强的,病仍能食;胃气弱的,病不能食。食后痞胀,为胃气不降脾气不运。厌食而频作嗳气,为胃肠积滞。食多而易胀,为胃强脾弱。多食易饥,形反瘦削,是胃火内炽,属中消病。嗜食生米异物,多属虫积。久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危重。口苦的多属热,口咸的多属寒,或肾虚火上乘。口淡的多属虚;口酸伤食口甜的多属脾湿热口臭的多属胃火过盛,或消化不良。

猜你喜欢

  • 白药根

    出《本草图经》。即白药子,详该条。

  • 血热经迟

    病证名。由于血热而致经水过期而来。《景岳全书·妇人规》:“血热者,经期当早,此营血流利及未甚亏者多有之。其有阴火内烁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治宜清火滋阴,以加味四物汤、加减一阴煎、滋阴

  • 夭然不泽

    面色枯槁无华,见于慢性病的重病容。是气血亏损,胃气衰败之象。《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 五味之一。咸为水味,入通于肾,故为肾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咸入肾。”咸味药物多入肾经,有补肾填精或滋阴潜阳作用,前如鹿茸、海狗肾之类,后如龟版牡蛎之类。另外咸味药尚有软坚润燥通下作用,如芒

  • 唐临

    【介绍】:参见苏敬条。

  • 暑迷

    病证名。指中暑之轻者。《医碥》卷一:“暑迷一证,似中而轻,欲睡懒语。壮人香薷饮加黄连一钱,虚人星香散加香薷一钱。醒后冷汗不止,手足尚逆,烦闷多渴者,香薷饮。若过投冷剂致吐利不止,外热内寒,烦躁多渴,甚

  • 牝痔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肛边有漏孔,漏管弯曲,便后出血的病症。相当于肛漏。又《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描写牝痔症状为:“肛边生疮而出血也。”

  • 山姜黄

    见《广州植物志》。为蓬莪术之别名,详该条。

  • 指甲脱落

    病名。指手指甲自行脱掉的病候。《石室秘录·指甲脱落》:“有人手指甲尽行脱下,不痛不痒。此乃肾经火虚,又于行房之后,凉水洗手,遂成此病。方用六味汤加柴胡,白芍,骨碎补治之而愈。”其言可供参考。

  • 燕根

    见《药材学》。即燕窝,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