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嘉兴府志》。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群芳谱》。即辣椒,详该条。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使其质变松脆。如牡蛎、龙骨、瓦楞子,明矾等。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金疡。多因肺火亢盛及火邪瘀滞所致。症见白睛上生形如玉粒的小泡样颗粒,周围绕以赤丝。自觉眼部隐涩不爽,畏光流泪。类今之泡性结膜炎。治法:宜清泻肺火,方用桑白皮汤加减。若红
病名。见清·徐瑛《接骨全书》。证治参见胸骨伤条。
①见《重庆草药》。为走游草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常春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根之简称,详该条。
病症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膏,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新生儿消化力弱,哺乳失宜,复感寒邪,最易导致乳汁不消而成此症。故《古今医统》论抚养婴儿,要注意哺乳之法,有“忍三分饥,吃七分饱”
见目锐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