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斋
【介绍】:
见高士条。
【介绍】:
见高士条。
证名。指肌表有发热感觉。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外邪侵袭,阳明经脉受病。《景岳全书·伤寒典》:“阳明经病,为身热,目疼,鼻干,不眠,脉洪而长,以阳明主肌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为此证
【介绍】:晋代官吏兼懂医术。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开封)人,生平欠详。
经穴名。代号GB11。《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下1/
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产后……败血留内,结成痈疽,只宜生化汤加连翘、双花、甘草、节乳香、没药治之,切不可用寒凉败毒之药,恐溃后腐烂,必难医治。”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水晶障证。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惊风得之于母腹,生下百日内,因有所犯,引动其疾,发为抽搐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②抽搐时牙关紧闭,口吐痰涎者为“真搐”(《东医宝鉴》)。③抽搐虽定,而神气昏闷者。(清·许宣治《许氏幼科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瞿麦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热病》。①即口渴症。《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②指自觉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饮水之症。《景岳全书·传忠录》:“凡病人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汤水否,则曰不欲。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直立位。单手掌心向上作前平举,再翻掌向下作肩关节后伸运动,两手交替进行;然后两手钩掌,提至胸前,手背相对,指尖朝下,贴胸下坠至少腹后,分向两侧,重复数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脊中。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