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郑守谦撰。本书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脏腑、经络、经穴)及胎儿发育等,是一种中西医合参的著作。书中也收入一些涉及八卦及基督教的内容。1923年长沙明道中医学校出版石印本。
收引,即挛缩。《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当寒邪侵入人体,留滞于经络关节肌肉之间,则络脉收缩,筋肉拘急,气血流行被阻,因而产生疼痛。《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即目赤烂。详该条。
即弦数脉。太阳表证,脉弦数,有躁烦、恶心症状者,为病向里传之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先天的致病因素之一。见《简明医彀》卷六。因婴儿在胎受自母体,热邪蕴积成毒。出生后即口舌生疮,遍身赖,游风丹毒,疮疡疥癣。宜化毒丹(玄参、桔梗、茯苓、青黛、甘草、牙硝)为末蜜丸,薄荷泡汤调化,抹儿口内上
见《中药志》。即马尾连,详该条。
书名。4卷。清·朱纯嘏撰。刊于1713年。卷1~3论痘疮,作者师法聂尚恒《活幼心法》的治疗原则,对痘疹的病理、诊断、症状及治法都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并介绍了用人痘接种预防的历史和方法;卷4论麻疹证治。书
即行气法。见该条。
指辰时。详十二时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因产时气血暴虚,血虚阴亏所致。症见睡中汗出,醒来即止。产后盗汗与内科杂病盗汗的治法有所不同。一般盗汗患者用当归六黄汤;而产后盗汗却应当调补气血,兼以敛汗,方用止汗散(《傅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