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输穴

五输穴

经穴分类名。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俞、经、合五个特定穴位。(见表)《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这是以水之源流,比喻脉气流行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其临床应用,《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说明五输穴在主治上各有特点。参见各该条。

五输穴表

猜你喜欢

  • 阳明脉

    经脉名。即足阳明。《马王堆汉墓帛书》:“阳明脉:系于骭骨外廉,循骭而上,穿膑,出鱼股□□□□,穿〔乳〕,穿颊,〔出目外〕廉,环〔颜〕□。是动则病:洒洒病寒,喜龙(伸),娄(数)吹(欠),颜〔黑,病种(

  • 白红菜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 绿风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绿风、绿风内障证、绿水灌珠、绿水灌瞳、绿风变花。为五风变内障之一。多由肝胆风火升扰,或阴虚阳亢,气血不和引起。证见发病迅猛,眼珠剧烈胀痛,牵引眼眶头额胀急,疼痛欲裂,恶

  • 痰中

    病名。类中风之一。见《证治汇补·似中风章》。又名湿中。《医学心悟·类中风》:“湿中者,即痰中也。”多由湿盛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而致病。症见猝然眩晕,发麻,昏倒不省人事,舌本强直,喉有痰声,四肢不举,脉

  • 图注八十一难经

    书名。8卷(又有4卷本,内容同)。明·张世贤注。刊于1510年。张氏鉴于《难经》一书文义隐奥,以前各代学者注本中,除诠解文义外,每多附以图解,然皆限于个别几帧。故重新为之增绘图表,使每一问难均附一图,

  • 内关

    ①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②经穴名。代号:PC6。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络穴

  • 率骨

    见率谷条。

  • 遗失

    遗失应作遗矢(音、义同屎)。指粪便不受控制而排出。《素问·咳论》:“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参见大肠咳条。

  • 婴孩寒热

    出《本草纲目》。指婴孩恶寒与发热同时或先后出现,及寒热往来而言。一般外感初期均有恶寒现象,继即发热。有发热与恶寒并见,有热重寒轻,有热轻寒重,均为表证。外感不论伤寒、温病,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有表

  • ①出《灵枢·经脉》等篇。泛指各类络脉。如罗网状,无处不到,由大而小。通常分别络、浮络和孙络等类。它的作用是加强表里经脉的联系,并通达经脉未能行经的器官与形体部位。②专指别络。《素问·调经论》:“先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