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鬲气

猜你喜欢

  • 子母配穴法

    见子母补泻法条。

  • 灰陷

    五陷之一。指痘出稠密,其色如灰,根脚无红晕而顶陷者,为气血大虚所致。治法详白陷条。

  • 濡泻

    病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称濡泄、湿泻、洞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寒湿之气,内客于脾,则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泻。”详濡泄、湿

  • 疥疮

    病名。是一种传染性瘙痒性皮肤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多因风、湿、热邪郁于皮肤,接触传染而成。《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疥疮多生于足指间,染渐生至于身体,痒有脓汁……其疮里有细虫,甚难见。”已分辨出疥

  • 初生着噤

    即着噤。见《幼幼新书》卷五。详着噤条。

  • 经络之海

    指冲脉和任脉。《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均作脊)里,为经络之海。”

  • 清肝达郁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栀子三钱,白芍药、菊花各一钱五分,当归、橘白各一钱,柴胡、薄荷各四分,牡丹皮二钱,炙甘草六分,鲜橘叶五片。水煎服。功能清肝泄火,疏郁宣气。治肝郁不伸,胸满胁痛,或腹满而痛,甚则欲

  • 伸法

    推拿方法。是帮助活动功能障碍的关节进行伸展的一种方法。本法可活血舒筋,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促使错位的软组织复位。《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引《养生方》导引法:“正卧,叠两手著背下,伸两脚不息十二通,愈足湿

  • 肾膀胱俱虚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亏损,日久而累及膀胱而成脏腑俱虚之证。《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虚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虚也。病苦小便利,心痛,背寒,时时少腹满,名曰肾膀胱俱虚也。”又:“右手尺

  • 万汝永

    【介绍】:见万邦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