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修本草》。为扁青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先躁后烦的证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躁烦者,谓先发躁,而迤逦复烦者也。”有谓内热曰烦,外热曰躁;烦属阳,躁属阴;内热为有根之火,外热为无根之火者。故但躁不烦,及先
①见《本草纲目》。即苦参实。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鸦胆子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即白背叶,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腰胯间的石疽。详石疽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东旸。江苏江阴人。著有《医学求是》、《吴东旸医案》(1879年)。
【介绍】:见岳甫嘉条。
证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证治汇补》卷五:“臭水是肠中逆来。”多因胃气大伤所致。
见《本草汇言》。为干苔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清·顾靖远撰于1718年。16卷,共六种。即《素灵摘要》2卷、《内景图解》、《脉法删繁》1卷、《格言汇要》2卷、《本草必用》2卷和《症方发明》8卷。均系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