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感受外邪而见胁痛者。《景岳全书·胁痛》:“凡寒邪在少阳经,乃病为胁痛耳聋而呕,然必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医学入门》卷五:“外感胁痛寒热者,小柴胡加枳、梗。”参见感冒胁痛、运气胁痛条。
①出《新修本草》。为白前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百部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中梓条。
见《药材学》。为松节之别名,详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时后备急方》卷七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①宋代翰林医官院医官职称,系一般下级之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②辽时医官的名称。
即神仙太一膏,见该条。
鼻尖两侧的鼻翼部。望诊此处可以作为诊察胃病的参考。《灵枢·五色》:“方上者,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