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不居集》卷十五。①即支饮,详该条。②即支咳,详该条。
病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又名瘤赘。《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有六瘤记载,即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多因七情劳欲,复感外邪,脏腑失调,生痰聚瘀,气血凝结而成。症为体表出现肿物,如梅如李,
喉科外治法之一。即烙治法,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即废,肢体瘫痪。《素问·脉解》:“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张志聪注:“痱之为病,四肢不收。”
骨名。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又名柱骨。参见柱骨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肾囊风。详该条。
病名。出《伤科补要》卷二。即膝盖骨损断。详见该条。
古病名。属怔忡之类。掣,牵引。以心悸掣动为主症,故名。多因心气虚寒,或胆与三焦之火传心所致。症见心动不宁,有牵引、紧缩感,甚则作痛,伴少气,咳呛或便泄。《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
【介绍】:见邵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