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惊吐。见该条。
①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与阳明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广明之下,名曰太阴”。本经多血少气。因位于三阴经的最表层,故有“太阴为开”之说。②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
病证名。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者。
即肌腠。《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痿,留连肉腠。”详肌腠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鬼臾区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主治腓神经痛,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即痰迷心窍。详该条。
【介绍】:见张志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