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肝气上逆所致的头痛。《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证治准绳·头痛》:“怒气伤肝及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症见头痛目眩、耳聋,颊赤,胁肋胀痛,脉弦等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即乳痈之早期。又叫产后吹乳。《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三:“产后吹乳。因儿饮口气所吹,令乳汁不通,壅结肿痛。不急治多成痈,速服栝蒌散及敷南星,更以手揉散之。”吹乳又有内吹、外
即渴。为与消渴区别,故称寻常渴。《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详渴条。
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及配伍禁忌等原则,选择适当品种和剂量的药物配伍而成。方剂配伍的原则,是按各药在方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臣、佐、使四部分。而配伍的宜忌,则有相湏、相使、相反、相畏四种情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条。
①手指。《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受血而能摄。”②足趾。《素问·厥证》:“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
指用轻清上浮、疏解泄热的方药,治疗上焦风热病证的治法。《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治上焦病证须轻清疏解。热本易伤津,发表过度则徒损正气,故宜疏解。常用药物有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桔梗
阴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下毛莫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莫短至脐。”
出《涌幢小品》。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