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医官职称。承办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等事的官吏,官阶正八品。参见御药院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肝经风热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症见黑睛生星点状白翳,分布疏散,既不扩大,又不相连。《证治准绳·杂病》:“大凡见珠上有星一、二颗,散而各自生,过一、二日看之不大者方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见牛黄清心丸条。
①亟(qì)。屡次夺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②亟(jí)。急切夺走。《素问·腹中论》:“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见《福建中草药》。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桐皮,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子固。籍贯不详。撰《眼科百问》一书(1657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