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浮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从瞳神内映出白色”,“如冰光白色,环遮瞳人”(《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属圆翳内障范围,详该条。
即补法。详该条。
即螺疔。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猫眼草,详该条。
病证名。指呕吐因肠胃素有积热,又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湿热呕吐之症,内热烦躁,口臭身热,面目黄肿,满闷恶心,闻谷气即呕。”脉多数大。治宜清化湿热,用家秘清胃汤、栀连二陈汤、栀连平胃散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小便初下色黄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幼幼集成》)。多因乳食伤脾,脾不散精,湿热内蕴,清浊相干,下注膀胱所致;亦有因肺脾气虚而产生的。脾伤湿蕴者,治宜健脾分利,用胃苓丸;
出《本草图经》。为红药子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一手按于肩部,一手握住腕部,将病人上肢向后,屈肘翻手于背部。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
痘疮灌浆一般自第七天开始。先起胀者,先灌浆,由红转白,白变成浆,渐渐肥满而光泽;至第九日浆苍,其色苍如黄腊,而显结痂之形,神识清楚,食纳渐增者为顺证,宜加强护理,以防逆转。参见贯脓条。
①闷瘄之一。见于痰饮素盛的病儿,麻毒与痰饮相搏,内迫于肺,以致肺气不宣,疹难透发。症见气急发喘,满口痰涎,咯痰不出,喉间有声。治宜宣肺涤痰,用二陈汤加葶苈、瓜蒌仁、莱菔子、白芥子、枳壳、连翘、桔梗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