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心痛

妊娠心痛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亦名胎前心痛。病因风邪痰饮交结,痹阻胸阳所引起的心前疼痛,重者胸痛彻背,喘不得卧,轻者时痛时止,若痛不止,气乘胞络则令胎动。因风邪乘于心包而痛者,宜驱邪止痛,用四磨汤加元胡香附草果;因寒痰停饮而痛者,用二陈汤加山查、青皮木香乌药;宿有冷痛外感寒邪而痛者,用吴茱萸汤加砂仁主之。一说妊娠心痛,非心痛也,乃胎气上升,壅塞胃口作痛,治宜顺气安胎,方用手拈散

猜你喜欢

  • 余煌

    【介绍】:参见孙一奎条。

  • 导气法

    ①针刺手法名。《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指进针后,徐缓入针,得气后再徐缓出针的方法。②即行气法,见该条。

  • 阳明瘅疟

    疟疾之一。即温疟、瘅疟。《症因脉治》卷四:“阳明瘅疟《内经》名瘅疟,仲景名温疟。瘅疟之症,但热不寒,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吐呕,面赤口渴,虽热已而六脉仍数大者。《内经》名热伤阳明瘅疟之症,仲景发明《内经

  • 痘应出不出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痘疮初起发热三、四日后,应见点而不见点,此因外感风寒,阻于肌表,毒气不能外发所致。其症常伴有头痛,四肢拘急,恶风寒等。治宜解表透毒。用参苏饮,败毒散加减。

  • 海底漏

    病名。又叫骑马漏。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证属湿热下注。初为会阴处肿胀,疼痛,后破溃流脓,日久成漏;如病变波及泌尿器官,不仅尿液可自漏口流出,甚而尚可影响生育。宜挂线或手术治疗。

  • 红尖白根舌

    舌根有白苔,舌尖淡红。为表证之候。若恶寒,身热,头痛者宜发汗解表。亦可见于太阳府证,其症头痛发热,烦渴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宜用化气利水之五苓散治之(见《伤寒舌鉴》)。

  • 月假

    出宋·齐仲甫《女科百问》。指月经,详该条。

  • 盘肠痔

    病名。指盘肠而生的痔疮。《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多因气血虚损,湿热侵入大肠所致。症见直肠脱出二三寸,痔核如棉子大,环聚而生,肿痛溃浓,甚或阴部亦肿,过劳易发,治宜托里排脓,兼服金蚣丸、中九丸。外用麻凉膏

  • ①(shí),通蚀。侵蚀、消耗、损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②(sì),同饲。供给、依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食气”,“形食味”。③饮食。《素问·病能论》:“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 风痰哮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风邪与痰气相搏所致的哮吼。风邪袭肺,痰阻气道,肺气壅阻而发哮。治宜祛风宣肺,豁痰利气为主,用千缗导痰汤、黄芩利膈丸、定喘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