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导滞散

导滞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导滞散

药方名称导滞散

处方当归大黄

炮制上等分,炒为末。

功能主治治重物压迮,或从高坠下,作热五内,吐血、下血,出不禁止;或瘀血在内,胸腹胀满,喘粗气短。

用法用量每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盘珠》卷三:导滞散

药方名称导滞散

处方苍术2钱,陈皮2钱,枳壳2钱,川厚朴2钱,山楂肉2钱,神曲2钱,香附2钱,黄芩2钱。

功能主治伤食便闭。

摘录《一盘珠》卷三

方出《圣惠》卷六十七,名见《局方》卷八(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导滞散

药方名称导滞散

处方当归3分(锉,微炒),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重物压迮,或从高坠下,作热五内,吐血、下血,出不禁止;或瘀血在内,胸腹胀满,喘粗气短。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不拘时候以温酒调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十七,名见《局方》卷八(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导滞散

药方名称导滞散

处方大黄1两,当归2钱半,麝少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金疮伤破肚皮,肠与脂膏俱出,二便闭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热酒调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

猜你喜欢

  • 黄连导痰汤

    药方名称黄连导痰汤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连、枳实。制法上锉。功能主治热痰。用法用量加生姜,煎服。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 两静汤

    药方名称两静汤处方人参1两,生枣仁2两,菖蒲1钱,白芥子3钱,丹砂3钱,巴戟天1两。功能主治惊悸。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4剂,惊者不惊,而悸者亦不悸也。各家论述此方多用生枣仁以安其心,用人参、巴戟天以通

  • 甘露茶

    药方名称甘露茶处方柴胡1两,厚朴1两,防风1两,山楂1两,枳壳1两,苍术1两,神曲1两,谷芽1两,陈皮1两,川乌1两。功能主治头痛发烧,胸痞闷,气结不舒,脾胃不和,饮食停滞,霍乱吐泻,以及四时不正之气

  • 葱利汤

    药方名称葱利汤处方乌头1分(炮),恒山1分,甘草1分,葱利(或是藜芦)1分,桃花1分。功能主治邪发无常,骂詈与鬼语。用法用量上以好酒4升,煎取1升,顿服。大吐。摘录《医心方》卷三引《经心录》

  • 消肿止痛散

    药方名称消肿止痛散处方芙蓉叶30克 陈小粉45克五倍子生南星 生半夏生草乌各9克制法共研末。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治痈疽初起。用法用量醋调敷。摘录《疡医大全》卷八

  • 金钗石斛膏

    药方名称金钗石斛膏处方金钗石斛2斤。制法金钗不易出汁,必须多煮,时间宜长,用清水煎煮3次成浓汁,去滓滤清,加白蜜3斤收膏。功能主治滋润清火,养胃平肝。主因肝火所致之头痛,牙痛,口苦咽干,烦躁失眠等症。

  • 白术圣散子

    药方名称白术圣散子处方御米壳2两(蜜炒),当归、肉豆蔻、缩砂、石榴皮、诃子、干姜(炮)、陈皮、白术、甘草、芍药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一切泻痢久不愈,并妇人产后痢。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入

  • 降压膏

    药方名称降压膏处方夏枯草30g,草决明30g,石膏30g,槐角15g,钩藤15g,茺蔚子15g,黄芩15g。制法加水煎煮3次,过滤去滓,取滤液加蜜30g,浓缩成膏约120g,瓶装。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降

  • 点眼黄连煎

    《圣惠》卷三十二:点眼黄连煎药方名称点眼黄连煎处方黄连半两(去须),马牙消1分,蜜半匙。制法取大梨两枚,剜作坑子,留蒂作盖子,用绵裹诸药末,纳和梨中,以盖子覆之,冬月一伏时,夏月从旦至暮即得,勿令有尘

  • 麻黄二桂枝一小青龙一汤

    药方名称麻黄二桂枝一小青龙一汤处方麻黄(去节)5钱,杏仁(润去皮,同白火石、乌豆煮之,从已至午,捣烂)27粒,桂枝(去皮)3钱,甘草(去头尾,酒润,炎黄色)3钱,芍药(去粗皮,蜜水蒸,晒3次)3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