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安肾丸

小安肾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香附川乌川楝子各一斤,熟地黄八两,茴香十二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四两。前二味用盐四两,水四升同煮,候干剉焙,与余药共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空腹、临卧盐汤或盐酒送下。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夜多旋溺,肢体倦怠,渐觉羸瘦,腰膝沉重,嗜卧少力,精神昏愦,耳作蝉声,面无颜色,泄泻肠鸣,眼目昏暗,牙齿蛀痛等症。

猜你喜欢

  • 饭醉

    证名。又称食后昏困。指饭后昏倦欲睡之症。《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气弱,不胜食气也,俗名饭醉。宜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麦芽。”参见食后昏困、嗜卧等条。

  • 网络鸡血藤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昆明鸡血藤,详该条。

  • 五眼子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 邓苑

    【介绍】:明代医家。字博望,江西清江县人。长于眼科。著有《一草亭目科全书》,是明代眼科名著之一。其中记载许多眼科常用方剂,包括不少外用药,并对药物的筛选、真伪辨别等有所记述。

  • 伤暑咳嗽

    病证名。指感受暑邪所致的咳嗽。多因触冒暑湿,或热甚于中,或气虚身弱,偶感时行,内外相挟,蒸酿胸胃之间,上熏于肺所致。《古今医鉴·咳嗽》:“伤暑咳者,脉数,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症因脉

  • 沙藤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野木瓜之别名,详该条。

  • 泻肺散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当归、黄芩、秦皮、葶苈子、菊花、旋覆花、生地黄、防风、白芷、甘草、玄参、栀子各一两,桔梗、麻黄、枳壳各半两,地骨皮八钱。为末,每服三钱,桑白皮煎汤送下。治眼风轮生疮或突起,愈后变

  • 四性

    即四气。详该条。

  • 肝胀

    病证名。①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医醇賸义·胀》:“寒气上逆,则两气相积,而肝木怒张,胁下乃肝木之本位,痛引小腹,则壅极而决矣。当疏肝化浊,青阳汤主之。”《金匮翼·胀

  • 齿痕舌

    又称舌胖齿形。舌边缘见牙齿痕迹。因舌体较肥胖,受齿缘所压而致。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