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巢菜

小巢菜

《中药大辞典》:小巢菜

药材名称小巢菜

拼音Xiǎo Cháo Cài

别名翘摇(《本草拾遗》),元修菜、野蚕豆、漂摇草(《纲目》),雀野豆、野豌豆、雀野豌豆、白翘摇,苕子、白花苕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小野麻豌(《四川中药志》)。

出处《纲目》

来源为豆种植物硬毛果野豌豆全草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细柔蔓生,几无毛或被稀柔毛,有棱,高10~30厘米。托叶一边有线形的齿或4~5个线形的齿,下面被稀柔毛。羽状复叶;小叶4-8对,线形或线矩形,长5~15毫米,宽1~4毫米,顶端截形或微凹,具细尖,基部狭楔形,两面无毛,叶轴末端有卷须,总状花序腋生,2~5花,较叶短;萼钟状,外面疏被短柔毛,萼齿5,等长,线针形;花冠白紫色,旗瓣椭圆形,翼瓣先端圆,与旗瓣等长,无耳,龙骨瓣比旗瓣短;雄蕊10(9+1),无耳;于房无柄,密被棕色长硬毛,花柱顶部四周被柔毛。荚果矩形,扁圆形,被棕色长硬毛。种子1~2颗,长8~10毫米。花果期3月下旬~5月下旬。

本植物的种子(漂摇豆)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多野生于小麦田或山坡。分布江苏、浙江、四川、山西、台湾等地。

性味《本草拾遗》:"味辛,平,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解表利湿,活血止血。治黄病、疟疾、鼻衄、白带。

①《食疗本草》:"利五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疗五种黄病。"

②《本草拾遗》:"主破血、止血、生肌。"

③《纲目》:"止热疟,活血,平胃。"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发汗解表,除湿热,止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O.5~2两。

复方①治五种黄病:翘摇生捣汁服一升,日二。(《食疗本草》)

②治热疟不止:翘摇杵汁服之。(《广利方》)

③治鼻衄不止:白翘摇研末煮醪糟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巢菜

药材名称小巢菜

拼音Xiǎo Cháo Cài

英文名Herb of Pigeon Vetch, Herb of Tare Vetch, Herb of Tiny Vetch

别名柱尖、摇车、翘摇车、翘摇、元修菜、野蚕豆、漂摇草、雀野豆、野碗豆、雀野碗豆、白翘摇、苕子、白花苕菜、小野麻豌。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陆放翁《诗序》云: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翘摇处处皆有。蜀人秋种春采,老时耕转壅田。蔓似莹豆而细叶,似初生槐芽及蒺藜而色青黄,至三月开小花,紫白色,结角子似豌豆而小。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小巢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 hirsuta (L.)S.F.Gray[Ervum hirsutum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小巢菜 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茎纤细,具棱线,几无毛或被疏柔毛。偶数羽状复叶,顶端有卷须;托叶一边有线形齿,背面被疏柔毛;小叶8-16枚,叶片长圆状倒披针形,长0.5-1.5cm,宽1-4mm,先端截形,微凹,有短尖,基部狭楔形,两面无毛。总状花序腋生,较叶为短,有花2-5朵,序轴及花梗均有短柔毛;萼钟状,稍短于花瓣,具5齿,等长,披针形,有短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长约5mm,旗瓣椭圆形,先端截形,有细尖,翼瓣先端圆,与旗瓣等长,无耳,具爪,龙骨瓣稍短于旗瓣,无耳;雄蕊10,二体;花柱先端周围有短柔毛,子房无柄,密生长硬毛。荚果长圆形,扁平,长7-10mm,被棕色长硬毛。种子1-2颗,棕色,扁圆形。花、果期3-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小麦田或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四川、云南。

化学成分叶含芹菜甙(apiin)和槲皮素(quercetin);种子含热精胺(thermospermine),氨丙基高精脒(aminopropyl homospermidine),腐胺(putrescine),精脒(spermidine),精胺(spermine)。

性味味辛;甘;性平

归经肺;大肠;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调 经止血。主黄疸;疟疾;有经不调;白带;鼻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8-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利五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疗五种黄病。

2.《本草拾遗》:主破血、止血、生肌。

3.《纲目》:止热疟,活血,平胃。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发汗解表,除湿热,止白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少花腰骨藤

    药材名称少花腰骨藤别名红杜仲来源夹竹桃科少花腰骨藤Ichnocarpus oliganthus Tsiang,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筋骨疼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牡蛎肉

    《中药大辞典》:牡蛎肉药材名称牡蛎肉拼音Mǔ Lì Ròu别名蛎黄(《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等的肉。化学成分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5%,牛磺

  • 簕苋菜

    药材名称簕苋菜拼音Lè Xiàn Cài别名刺苋、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野刺苋莱、酸酸苋、刺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刺苋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sp

  • 紫菀

    《中国药典》:紫菀药材名称紫菀拼音Zǐ Wǎn英文名RADIX ASTERIS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及根茎。

  • 木鳖根

    药材名称木鳖根拼音Mù Biē Gēn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块状根。性味苦微甘,寒。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消肿止痛。复方治痔疮疗毒,无名肿毒,淋巴结炎:木鳖子鲜根或叶,加盐少

  • 小麦苗

    药材名称小麦苗拼音Xiǎo Mài Miáo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嫩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麦"条。化学成分麦秆中含一种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

  • 田螺

    《全国中草药汇编》:田螺药材名称田螺拼音Tián Luó别名大田螺来源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田螺Viviparus chinensis (Gray),以外壳、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

  • 小黄断肠草

    药材名称小黄断肠草拼音Xiǎo Huánɡ Duàn Chá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纤细黄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gracillimaC.Y.Wu[C.graci

  • 都咸子

    《中药大辞典》:都咸子药材名称都咸子拼音Dōu Xián Zǐ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鸡腰果的果实。原形态鸡腰果,又名:都咸树(《南方草木状》),槚如树、心果树。常绿乔木,有乳状汁。

  • 菱茎

    《中药大辞典》:菱茎药材名称菱茎拼音Línɡ Jīnɡ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夏季开花时采收。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