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生于颈项、腰胯、腿股间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核块。因质坚如石,故名。多因寒凝气滞所致。分上、中、下石疽。状如桃李,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渐渐增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类似肿瘤
医论著作。3卷。明·张介宾撰。本书是《景岳全书》第一部分,共收医论30余篇,论述辨证、诊法及治则等多方面内容。重点阐发“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治以温补为主,对刘完素、朱震亨重用寒凉攻伐的治法,提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即猫须草,详该条。
脉的阴阳兼象之一。如浮滑而长之中,有时又带一沉象。《难经·四难》:“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
即咽峡部。《喉科指掌》卷三:“双乳蛾,……生于关口上部两边。”证治参见乳蛾条。
藏医学著作。清·蒙古族医家罗桑却佩著。全书121章。首先叙述风胆痰(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生理及病理。次述脉诊及尿诊,随后较详细地逐病叙述临床各科病症的病因、病理、症状、治疗。末叙药物、方剂、剂型以
推拿专著,又名《推拿广意》,3卷,清·熊应雄辑,约刊于1676年。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治药方1
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卓有成效的保健拳法。原为技击,据说来自明·戚继光根据民间拳术总结出来的拳经三十二势。近代太极拳按流派可分为五类: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和孙氏太极拳,各有特点。
病证名,指小儿睡眠不安,悸动不能自持的症状。《太平圣惠方》卷三百七十二:“夫小儿惊悸者,由心脏壅热,为风邪所乘,邪搏于心,则令多惊不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安。”临床上惊和悸有所区别,《幼科金》:“惊者恐怖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痫黄,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言语,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涎者,宜服茵陈汤方。”参见黄疸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