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LU。《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本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边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泽),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之桡侧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厥冷、麻木痠痛等症(图30)。

图30

猜你喜欢

  • 山精

    出《神药经》。为白术之别名,详该条。

  • 钟吕传道集

    气功学专著,唐·施肩吾撰。本书是唐代有影响的气功学名著,也是应用气功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文献资料。作者除继承发展了唐以前气功学成就之外,还有创新和补充,体现了唐代气功的特点。

  • 刺节真邪

    《灵枢经》篇名。本文主要讨论了真气和邪气,又分述了“刺五节”与“刺五邪”的针法,故名,介绍刺法中的五节(振埃、发蒙、去爪、彻衣、解惑)和五邪(持痛、容大、狭小、寒、热)的发病规律及针刺方法,另方面,详

  • 透热转气

    《温热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即透营转气。见该条。

  • 足通谷

    经穴名。代号BL66。《灵枢·本输》原名通谷。《针灸大全》名足通谷。属足太阳膀胱经。荥(水)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前下方凹陷处。布有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并有趾底动、静脉通过。主治头痛

  • 内景

    ①气功术语。古人以阳为外景,阴为内景。景,意为神(据《云笈七韱》和《黄庭内景经注释》)。内景,可理解为意念中的脏腑气血活动的景象。②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图象,描绘人体内部各脏腑、经络、筋骨血脉的形态、性

  • 齿根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三。系指牙齿之埋于牙龈部分者。即牙根。详该条。

  • 因人制宜

    治疗基本法则之一。按照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以及过去病史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例如性别方面,男女的生理不同,各有特殊疾患,治疗时要考虑其生理、病理特点;年龄方面,小儿脏腑柔弱,老人气

  • 偏身青筋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偏身青筋痧,痧发,面色如靛,满身青筋胀起,粗如筋,痛自小腹起,攻上胸胁,困倦不堪。切不可误认作虚,急刺曲池、委中出黑血,宜涤痧丸以火酒下。”参见痧条。

  • 步廊

    经穴名。代号KI22。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步郎。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五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并有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