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简介《本草纲目》草部(一)甘草黄芪人参沙参荠苠桔梗长松黄精萎蕤知母肉苁蓉列当赤箭(天麻)术(白术)苍术狗脊贯众巴戟天远志淫羊霍仙茅玄参地榆丹参紫参紫草白头翁白及三七黄连胡黄连黄芩秦艽茈胡(

  • 本草纲目

    书名。52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6年。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

猜你喜欢

  • 南扁豆

    见《滇南本草》。即扁豆,详该条。

  •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露置户外,任其日晒夜露。②药物剂型之一。参见露剂条。

  • 推肚脐

    小儿推拿方法名。用两大指交互由脐向小腹或小腹向脐推。《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推肚脐:须蘸汤,往小腹下推,则泄;由小腹往肚脐上推,则补。”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见素问遗篇条。

  • 小儿推拿广意

    推拿专著,又名《推拿广意》,3卷,清·熊应雄辑,约刊于1676年。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治药方1

  • 高梅孤

    【介绍】:见高武条。

  • 胸汗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心胸局部多汗。《张氏医通·杂门》:“别处无汗,独心胸一片有汗,……名曰心汗。”参见心汗条。

  • 穴位

    俗称穴道。《内经》名腧(俞、输)、气穴。《针灸甲乙经》又名孔穴。即腧穴。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接

  • 经断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经水断绝。详该条。

  • 倪涵初治痢第三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补理第三方。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各六分,白芍药(酒炒)四分,陈皮六分,白术(土炒)、当归、党参、炙甘草各五分。水煎,空腹服,药渣再煎再服。治下痢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