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得元
【介绍】:
明代医家。字元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于医术,著有《药性会元》一书。
【介绍】:
明代医家。字元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于医术,著有《药性会元》一书。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撞刺生翳外障。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手背发、手背毒、手疣、手背疔,俗名蜘蛛背。此证生于手背中渚、液门二穴。属手三阳经,由风火与湿凝滞而成。初起形如芒刺,渐觉疼痛,若高肿红活,焮热溃速者为痈;若漫肿坚硬,无红
即葛根黄芩黄连汤,见该条。
针具名。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员利针,取法于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是一种针体细小而尖微大圆利的针具。用于治疗痈肿、痹症等。
①三焦之一。指体腔的下部,自胃下口至二阴的区间。它的主要功用,是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灵枢·营卫生会》:“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针刺循行于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治疗。该篇还指出,气满闭塞,咳逆喘息等取用天容,廉泉等穴即属本法,并谓其“病恶埃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痔内硬,头小根大,时作痒痛。”治宜化肉膏(桑枝灰、麻梗灰、广石灰、威灵仙、川乌、草乌、野芋头、生半夏、巴豆),再以生肌散收口。相当于血栓性外痔。
见伤寒准绳条。
见《山东中药》。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便秘之由于瘀血而致者。《血症论·便闭》:“瘀血闭结之证,或失血之后血积未去,或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停积不行,大便闭结,或时通利,仍不多下,所下之粪又带黑色,腹中时时刺痛,口渴发热,脉带涩象,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