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薏苡仁、汉防己、赤小豆、炙甘草各一钱半。水煎服。治风热及唇核。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上工十全九”。意思是说,上工在治疗疾病上要有90%的治愈率。《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上工治未病
【介绍】:见黄宰条。
指前板齿(门牙)干燥不润。新病齿燥,伴有垢秽、口臭等,多属肺胃火盛,津液大伤。久病齿燥如枯骨样,多属肾阴严重亏耗,病多危重。
即聚毛。《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见聚毛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盒式藏针用具。多用金属制成,内部分成若干小格,安放不同长度的针具,便于临床消毒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