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疳痨

疳痨

病证名。出《颅囟经》。属肺疳重证。明·万全育婴秘诀》:“儿童十六岁以下,其病为疳;十六岁以上,其病为痨。疳、痨皆气血虚惫,乃脾胃受病之所致。”《证治准绳》:“热发往来,形体枯槁,面无神采,无血色,名曰疳痨。”古代所称的痨,又名骨蒸孩劳童子痨,多与结核病相似。今对新生儿普遍接种卡介苗,婴幼儿结核病已较少见。本症即疳热而骨蒸,兼诸咳嗽盗汗等。治宜消疳除热,用月华丸(《医学心悟》: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山药百部、沙参、贝母茯苓阿胶三七獭肝菊花桑叶)、鳖甲散(《证治准绳》:黄芪白芍、生熟地黄鳖甲地骨皮当归人参)加减。

猜你喜欢

  • 思郁

    情志三郁之一。因思怨不解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若思郁者,……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及其既甚,则上连肺胃而为咳喘、为失血、为噎膈、为呕吐,下连肝肾则为带浊、为崩淋、为不月、为劳损。”初起气

  • 内肾

    即肾脏。与外肾(男子外生殖器)相对而言。

  • 纸纴子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又名纸撚子、纸捻、捻子。即用富于韧性而不易酥烂、吸水性较强的纸张(古用桑皮纸),搓成线状外粘或内裹去腐药,插入窦道或漏管中,以引流去腐,促其疮口愈合。

  • 猫胞

    见《本经逢原》。为猫胞衣之简称,详该条。

  • 千金方

    书名。统指《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详该条。

  • 华南地丁

    见《中药志》,为龙胆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 和解少阳

    和法之一。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用小柴胡汤。

  • 薛氏湿热论歌诀

    书名。清·王泰林编。本书系将薛雪《湿热条辨》的方剂汇编成歌诀,并加注说明。现有《王旭高医书六种》本等。

  • 肥热疳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热疳。详该条。

  • 湿痰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见《外科枢要》卷二。因脾虚气弱、湿痰内阻,复感邪毒,流溢于营卫肌肉之间所致。《疡医大全》卷二十九:“湿痰流注初起肿痛无头,皮色不变,久而不治,则发热作脓。”溃后脓液稀白,脓尽渐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