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昉条。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山楂肉三两,石碱三钱,半夏一两,阿魏半两。阿魏醋浸,余药为末和丸,白开水送下。治小儿食积、肉积,腹中胀满。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阿魏(醋化)、山楂各一两,黄连
【生卒】:1738~?【介绍】:清医家。字瑶宗。以儒改习医学,认为伤寒最易误诊,常与薛凤眉等取历代有名伤寒注家之书参订,撰成《张仲景伤寒论一得篇》(1787)10卷。该书虽未刊刻印行,视其稿本者认为乃
气功练功方法。分坐、卧两种姿式。卧式除呼吸法外,其他与内养功同。
见《本草纲目》。即芸薹子,详该条。
骨名。又名预颅,即颅。指头部骨骼,由脑颅骨与面颅骨构成。
原有舌苔突然剥脱的舌象。即光剥舌,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鲜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以里急后重为突出的痢疾。《诸病源候论》卷十七:“重下利者,此是赤白滞下利,而挟热多者,热结肛门,利不时下而久气,谓之重下利也。”治宜清热活血。用芍药汤加减。
出《名医别录》。为蜻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