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水

猜你喜欢

  • 匝舌喉风

    病名。多由肝经积毒,肺火炽盛所致。《喉科秘旨》卷上:“生于喉之上下两边,迫于小舌,有泡或红或紫,外脸皆肿,喉内不肿,舌卷粗大,此恶症也。”治宜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 疳积

    病证名。疳疾而有积滞的证候。出《小儿药证直诀》。古人认为“无积不成疳”,“积是疳之母”。积的成因,多由嗜食生冷、甘肥、粘腻、积滞中脘,脾胃不能消化而致。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泄泻,所出之物有酸腐

  • 干支

    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详各条。

  • 巾针

    出《灵枢·九针论》。镵针的前身,古时缝纫之针。《针灸甲乙经》称布针。

  • 漏睛眼

    病名。《原机启微》:“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眊噪,视物微昏,内眥穴开窍如针目,按之则沁沁脓出,有两目俱病者,有一目独病者。目属肝,内眥属膀胱,此盖一经积邪之所致也,故曰热积必溃之病,又曰漏睛眼是也,竹叶

  • 病名。①痈疽五发之一。《卫济宝书》卷上:“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如先破,下小车螯散,然后服轻肌活脓内

  • 胶瘤

    病名。出《儒门事亲》卷八。瘤体多生于手背,内容物如桃胶,故名。治法宜以三棱针穿破瘤体,挤出内容物或用丰术治疗。即腱鞘囊肿。

  • 热伤气

    暑热侵入,则腠理开而多汗,开泄太过,伤津耗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伤形,热伤气。”马莳注:“热为阳,而气亦属阳,热则气散而气斯病矣。”张志聪注:“热则阳盛,故伤气。”

  • 暑厥

    病证名。常见于重症中暑。①指夏月猝然倒仆,昏不知人。《医学传灯》卷上:“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谓之暑厥。当分阴阳二证。阳证,脉来洪数无力,身热汗出,谓之阳厥,此因暑食伤脾,食多而热亦多,宜用连芍调中

  • 耳后发

    病名。①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即锐毒。见该条。②出《外科启玄》卷四。发于耳后角孙、颅息二穴上下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