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白喉假膜位于喉、气管、支气管者,大多由咽白喉向下蔓延而来。表现为喉梗阻症状,开始声音嘶哑,咳声如吠,甚至失音,继则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严重时口唇紫绀,三凹征;甚至昏迷、窒息,兼有发热。多为
【介绍】:宋代医生。撰《黄帝针经音义》1卷,佚。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介绍】:见倪维德条。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刘寄奴、荆芥、红花、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各一钱,乌药五钱,香附三分,蒺藜八分。水煎服。治蛔结痧,痧毒入胃则吐蛔,或蛔结大肠则腹痛,不大便,或蛔从大便而出。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九。即髌骨脱位。详脚膝出臼条。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一方。白丁香二十一个,轻粉、滑石、乳香各半钱,巴豆(烧存性)三十个。为末,煮糊为丸,黍米大,每服一至二丸,柳心七个煎汤送下。治小儿血癖。
胡须多而长。《灵枢·五音五味》:“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
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为熟地黄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