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膀胱俞

膀胱俞

经穴名。代号BL28。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背俞穴。位于骶部,平第二骶后孔,距骶正中线1.5寸处。当骼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凹陷中;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一、二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遗尿癃闭泄泻,阴部湿痒肿痛,腰骶痛;以及尿路感染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猜你喜欢

  • 小藤仲

    见《文山中草药》。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 胆气

    指胆的功能活动。体内各脏腑机能所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有赖于胆气的生发与条达,好比万物生长变化都是循着春气上升的自然规律一样。《脾胃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 布巾兜提法

    上骱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头与桌面平,医者坐于桌上,双脚踏患者两肩,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交于左右耳部,并系于医者项部,双手上提,双脚

  • 舒张押手法

    押手法之一,又称撑开押手法。是将左手拇、食二指平放于穴位上,然后分开两指,使穴位处皮肤绷紧以便进针的押手方法。主要使用于皮肤松弛或皱摺处(如腹部)的穴位。

  • 地稔根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即地菍根,详该条。

  • 小儿风痢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风毒内袭小儿脾胃而致的痢疾。其特点是便下黄褐色,与疳泻颇相类似,但风痢粪便不臭为异。治宜去脾胃风毒,用泻黄散,送下香连丸。

  • 四棱草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四方麻之别名。②见《广西植物名录》。为四楞筋骨草之别名。③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黑及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外板

    为牙齿所在之处。《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 青腿牙疳

    病名。患牙疳而下肢兼见瘀斑者。《疡医大全》卷十六:“凡病腿肿色青者,其上必发牙疳;凡病牙疳腐血者,其下必发青腿。二者相因而至。”多因寒湿之气凝滞经脉,致气血不畅,瘀郁于下;加之胃肠郁热上冲,致寒湿停于

  • 乌风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乌风者,初病亦与绿风之证不异,但头痛而不旋晕,眼前常见乌花,日久瞳变乌滞浑红之色。”(《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即乌风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