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失欠颊车蹉开口不合方。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DU22。出《灵枢·热病》。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2寸。布有额神经分支;颞浅动、静脉与额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小儿惊风等。沿皮刺0.5~0.8寸。艾条灸5
【介绍】:见方导条。
①即按摩。古称按跷。是医生用手或上肢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运动的一种医疗方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等作用。常用的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掐、搓、
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人体气机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为升降出入,若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则可出现气逆、气郁、气滞、气陷、气闭甚至气机泄脱等病变。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脉会太渊。”太渊为肺经输穴。肺朝百脉,本穴位于寸口,寸口为脉之大会,候诊脉气之处,故云脉会太渊。凡脉病皆可酌情针灸此穴。
艾炷灸之一种。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方法。施灸的方法,根据灸量的大小及机体反应的不同,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二种。详各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