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豉虫

豉虫

《中药大辞典》:豉虫

药材名称豉虫

拼音Chǐ Chónɡ

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全虫

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分为9节,色黑,但第2节之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部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

性味《本草拾遗》:"消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豉虫

药材名称豉虫

拼音Chǐ Chónɡ

英文名Weaver

别名豉母虫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豉甲科动物豉豆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rinus curtus Mot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

原形态豉虫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mm,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9节,黑色,但第2节的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空。

资源分布: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有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蚀息肉;解毒。主息肉;恶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内服宜慎。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葎草根

    药材名称葎草根拼音Lǜ Cǎo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葎草的根。功能主治治石淋,疝气,瘰疬。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或捣汁。复方①治石淋:葎草根取汁服。(《范汪方》)②治小肠疝气:割人

  • 桃茎白皮

    《中药大辞典》:桃茎白皮药材名称桃茎白皮拼音Táo Jīnɡ Bái Pí别名桃皮(《本草经集注》),桃树皮(孙思邀),桃白皮(《本草图经》)。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

  • 米百合

    药材名称米百合拼音Mǐ Bǎi Hé别名土贝母、土知母、米合贝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米贝母的鳞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itillaria davidii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女金丹

    药材名称女金丹拼音Nǚ Jīn Dān别名三父子、三兄弟、三姐妹、九月豆、三叶青、山乌豆、牛贴额、金飘带、玉扣带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绿叶胡枝子Lespedeza buergeri Miq.,以根、叶入

  • 香叶树

    《中药大辞典》:香叶树药材名称香叶树拼音Xiānɡ Yè Shù别名冷青子、千金树(《广州植物志》),上冬青(《广西药植名录》),小粘叶、臭油果(《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西药植

  • 黄羊肉

    《中药大辞典》:黄羊肉药材名称黄羊肉拼音Huánɡ Yánɡ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肉。原形态黄羊(《饮膳正要》),又名:羳羊(《尔雅》),茧耳羊(《

  • 野马蹄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马蹄草药材名称野马蹄草拼音Yě Mǎ Tí Cǎo别名直立席草来源莎草科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 [S. erectus Poir.],以全草

  • 蜀葵根

    《中药大辞典》:蜀葵根药材名称蜀葵根拼音Shǔ Kuí Gē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化学成分根含大量粘质;一年生根的粘质

  • 硼砂

    《全国中草药汇编》:硼砂药材名称硼砂拼音Pénɡ Shā别名月石来源硼砂矿经精制而成的结晶。炮制矿砂挖出后,溶于沸水中,滤去杂质,滤液放冷后析出结晶,取出干燥。性味甘、咸,凉。功能主治清热,

  • 大青根

    《中药大辞典》:大青根药材名称大青根拼音Dà Qīnɡ Gēn别名臭根、野地骨(《福建民间草药》),土地骨皮(《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根。全年可